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

对于组织上海海洋大学生态环境创新大赛暨北控水务杯第八届中国国际生态环境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4-18

浏览次数:10

为贯彻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创造力,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助力生态环境行业转型升级,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各单位共同举办北控水务杯第八届中国国际生态环境创新大赛。该项赛事命题多样、活动丰富、奖励丰厚、与商业化产业化对接紧密,有效促进产教融合。为推动优秀团队参加第八届生态环境创新大赛,展现海大风采,经研究决定举办校级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共建绿色生态·数字创想未来

二、大赛目标

聚焦生态环境领域重大产业需求和治理目标,建立健全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提升生态环境产业链与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大赛挖掘和培育行业创新科技成果及优秀创业人才,面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理念,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行业生态圈。

叁、校赛组织单位

教务处、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四、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应围绕生态环境领域节能降耗、提质增效、资源化、“双碳”战略和科技服务、实践技能提升等方向。参赛项目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紧密结合,培育新产物、新材料、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新技能,加速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鼓励多学科融合创新,非环保领域的项目,其产物、技术、服务等可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也可参赛。

(叁)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取消参与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四)参赛项目只能选择智创未来创新创业赛道产业转化组、技术转化组、创意转化组中的一个组别参赛。其中产业转化组、技术转化组需选择规定的命题方向报名参赛,创意转化组不作限制。

五、参赛组别和对象

报名参赛的项目负责人或创始人为本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不含在职生)。根据项目类别分为产业转化组、技术转化组、创意转化组。

(一)产业转化组

面向即将进入或刚进入市场化应用阶段的新技术、新产物、新材料,旨在快速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推动大规模推广应用并不断完善迭代。该组主要关注具有较高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成果,通过赛事促进成果转化、市场拓展和产业升级。

(二)技术转化组

面向尚处于中试阶段的创新技术,旨在推动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应用。该组关注具有高创新性、可行性和应用潜力的环保技术,通过赛事促使技术落地、成果转化及合作对接。

(叁)创意转化组

面向创新性环保理念、颠覆性环保创意、前瞻性技术研究,旨在激发创新热情,鼓励新颖、富有创造力的环保技术和商业模式探索。该组重点支持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创意方案,为环保行业技术进步创新提供新思路,为环保公司提供新产物创意来源。

六、大赛命题方向

1. 新型饮用水处理技术及模式、新型工业水处理技术、新型高级氧化技术、污水处理新材料、新型再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模式、海水淡化、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水质分析技术、污泥的强化脱水药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

2. 疏浚淤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

3. 智能环保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4. 城市地下管道群巡检与排污

5. 生态环保领域循环资源化、绿色低碳化、高效节能化技术

6. 探究生态环境保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七、参赛方式和要求

(一)参赛项目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成员人数不超过12人(含团队负责人,均为在校生),指导教师不超过5人。

(二)产业转化组和技术转化组需按照提供的模板提交商业计划书PPTWORD文本,建议转化为PDF文件,并提交相关成果证明资料。创意转化组需提供创意方案PPT或动画。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即日起至520向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办公室(行政楼405室)递交报名表,电子版报名表发至20687212@同时项目负责人加入校内交流QQ群(933609789)。

(二)资料审核。项目材料以资料审核前最终提交版本为准,在617日前将项目材料最终版本发至20687212@工作组根据参赛要求对项目资料进行审核筛选,甄别符合赛事要求且资料完整的项目。

(叁)专家评审(7月底-8月初):专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在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官网公布,同时向项目负责人反馈专家意见。

九、奖项设置

校内选拔赛排名前5%或排名第一的项目获得一等奖,第一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排名5%-10%的项目获得二等奖;排名10%-20%的项目获得叁等奖。

十、评分标准

技术方向

50%

技术创新性:项目是否基于前沿科学研究,是否符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否具备独创性或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是否拥有专利,是否填补行业空白,是否获得省部级竞赛奖项。

技术可行性:技术是否已经经过小试、中试验证,具备产业化的可行性。是否存在技术落地过程中的重大障碍,是否有清晰的工程化实现路径。

技术经济性:技术的实施成本与效益分析,是否能够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技术是否具备规模化推广的可能性,是否有较高的市场接受度。

市场方向

20%

市场规模:目标市场规模(年化)、增长趋势。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是否存在行业壁垒,如资质壁垒、经验壁垒、技术壁垒等。

市场能力:是否已经有市场应用案例或试点,客户评价如何(可提供客户评价证明)。在手订单情况、潜在客户情况。

市场竞争力:与现有技术或产物相比,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商业模式

20%

客户群体:目标客户类型是否明确(TO G/B/C),是否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客户的付费意愿及能力如何。

资金模式:是否涉及垫资或重资产投资。

产物类型:项目是产物、工艺还是服务,标准化产物/非标产物。

项目团队

10%

团队背景:团队成员是否具备相关从业经验及知识背景,团队构成兼顾技术、市场等专业人才。是否有行业专家作为专家顾问或技术推荐人。

执行能力:团队是否有明确的分工,是否具备从研发到市场转化的能力。是否有成功的项目落地经验。

资源整合能力:团队是否有高校、科研机构或公司合作支持。是否能充分调动行业资源。

十一、赛事咨询

杨老师、彭老师  62908337

附件:

上海海洋大学生态环境创新大赛报名表.诲辞肠虫

商业计划书-飞辞谤诲模板.诲辞肠虫

商业计划书-辫辫迟模板.辫辫迟虫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2025418